7月30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與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聯合編制的國內首個《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在北京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盧延純,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孟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華社,青海省統計局,省經信委,中國純堿協會,中農集團相關領導受邀參加了發布會。
青海省海西州委、州政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海西時強調,要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升我國氯化鉀、純堿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助推相關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發揮穩定市場預期,服務宏觀調控的作用,并促進相關地區經濟健康發展為目標。2017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與海西州人民政府商定,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在國內市場價格監測領域的權威、覆蓋全國的價格采集網絡、海量的數據資源、豐富的價格指數編制、分析、發布經驗和海西州獨特的鉀鹽資源優勢及連通中亞、西亞的重要區位優勢,聯合編制發布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
孟海介紹,海西州依托獨特的鹽湖資源稟賦,已建成中國最大的鉀肥產業基地、最大的純堿生產基地。其中,鉀肥產量占全國八成左右、純堿產量占全國兩成左右。為有效提升我國鉀肥、純堿市場的定價權、話語權,提高國家有關部門宏觀調控、強化市場預測預警、制定行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的能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權威性強、影響面廣、公正性高的價格指數體系,提供真實、靈敏、系統的實時信息,反映我國鉀肥、純堿行業變化趨勢的晴雨和風向。由此《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應運而生。經過近半年的嚴密測試和試運行,總體情況良好,現隆重向全社會公開發布。
孟海表示,指數的發布將進一步提升海西鉀肥、純堿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促進上下游行業平穩有序運行,助力地方經濟健康發展,也將為全國鉀肥、純堿的價格形成機制產生積極影響。今后,海西州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繼續做好《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的對外發布和宣傳工作,集中展現和宣傳此格指數運行情況及相關研究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注《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使《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與海西鉀肥、純堿行業在國內舉足輕重的地位相得益彰。
盧延純表示,《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方案》年初通過專家評審,按照指數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和海西州人民政府共同有序推進氯化鉀、純堿品種的實地調研、確定監測點、專項監測、開發專用平臺、監測人員培訓、組織指數內部試運行和指數權重調查測算等各項工作,具備對外正式發布條件。
盧延純指出,作為三大元素肥料,鉀肥對滿足農業生產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作為我國鉀鹽資源最集中、鉀肥產量占比最大的地區和境內純堿生產產能規模大、聚集效果好的地區,編制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1、提升中國鉀肥、純堿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全球鉀鹽資源十分豐富、但從空間分布來看,資源分布極度不平衡,銷售也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的幾大巨頭級企業手中,占據全球鉀鹽資源總儲量的近90%。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和建設,我國鉀肥產業不斷擴大,產量快速提高,但由于需求大,仍是最大的鉀肥凈進口國,進口依存度占40%-50%之間。
近年來,在房地產和汽車等行業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玻璃、氧化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拉動了純堿的需求,推動我國純堿業產能和產量快速增長,產能穩居世界首位。
2、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助推國內鉀肥、純堿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全面、綜合反應氯化鉀、純堿市場價格運行態勢的《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對氯化鉀、純堿生產經營及上下游相關企業及時、準確把握市場動向,有針對性地安排好生產經營活動,進而推動整個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將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3、提高市場透明度,穩定市場預期,服務宏觀調控
編制并多渠道廣泛發布客觀公正、真實準確的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打造市場晴雨表、風向標,為市場各方提供定價基準,有利于提高市場透明度,增加信息對于穩定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秩序,提高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制定的有效性、針對性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4、發揮智庫作用,助理海西經濟健康發展
以《中價-柴達木氯化鉀、純堿價格指數》的編制發布為基礎,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集合產業經濟研究資源,掌握氯化鉀、純堿及上下游行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研判產業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將為海西州加快推進包括氯化鉀、純堿產業在內的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中國堿都”品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供智庫參考。
參加發布會的人員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省價格監測部門,海西州政府、州經信委、州發改委及州政府駐北京聯絡處負責同志,相關企業以及各大主流媒體等1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