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業大部分是受到國內地產裝飾裝修以及舊城改造市場需求。再有就是汽車以及出口。今年出口情況不是很樂觀,主要原因并不是國內現貨價格上漲帶動了出口成本的增加,而是玻璃產品主要還是出口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像中美貿易戰對于玻璃行業的出口并沒有影響特別大,但其他的像土耳其、阿根廷、巴西,這些出口目的國匯率的變化對于他們的購買能力確實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比如土耳其,他們匯率變化比較大,對于國內玻璃行業原片等影響比較多,并不是國內現貨價格高影響出口。所有玻璃行業生產企業出口價格和內銷價格基本是分開的。出口價格比較固定,而目的國購買能力對我們完成訂單影響比較大。
未來的趨勢,供給方面,今年受到市場需求比較好的影響,冷修的生產線比去年、前年都少,產能減少這塊,還比較弱。今年冷修生產線僅僅有15條,減少的產能是5250萬重箱,復產生產線和新建生產線比較多,復產18條,增加產能7746萬重箱,新建的包括福耀有兩條汽車玻璃生產線,在本溪投產。2018年以來凈增加年生產能力3906萬重箱。其他地區的增量把減量彌補了。但從生產線投產情況看,也有比較可喜的地方,原先停產的生產線大部分是建筑玻璃,產品質量相對比較低,投產或者復產的生產線,基本都是逐步在擺脫建筑裝飾裝修這個行業比較低的領域。進入產業玻璃領域比較多。比如旗濱、南玻等,大部分是兩線,把市場競爭領域有所拓展,對產業升級也有指導意義。
從產能利用率角度看,行業產能利用率71.4%,調整后的產能利用率并不低,85.4%,屬于相對正常的產能利用率。產能情況同比去年增加4116萬重箱,主要是去年同期比較低的原因。
從后期情況看,還有一些在建的生產線,但在建的生產線當中有一些環保方面還沒有拿到排污許可證或者排污許可證拿到了,受到行業管控的原因,短期內預計新建生產線并不會特別多。
對于玻璃行業2019年的判斷
1)供給端減產,嚴格環保和熔窯停產是主要動因;
2)需求略有減弱;
3)成本壓力環節在純堿,燃料明年并不會有大幅度變化。今年冬季采暖時,北方地區天然氣價格并沒有上漲特別大,而去年受到京津冀地區采暖用的天然氣增量比較多,去年工業用的天然氣價格波動確實超出了之前的預期,而今年天然氣供應鏈準備比較充足,今年北方地區天然氣價格是漲了,但遠沒有我們之前預期的那么多;
4)各個區域之間的價格差異會有一個平衡在塑的過程,而沙河地區原先是價格洼地的局面略有改善;
5)玻璃行業環保繼續持續;
6)新的環保標準(排污許可證、各區域之間地區標準)對于廠家將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