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純堿庫存在15-100萬噸之間波動,庫存在堿廠、貿易商、下游用戶之間轉移。一般來講,20萬噸以下的堿廠庫存為低庫存,會呈現貨源緊張的局面;20-60萬噸之間屬于正常庫存;60萬噸以上的庫存,廠家出貨壓力會比較大。
一般來說,價格跌轉漲的拐點均在庫存的高點,也就是說市場有漲價預期后,貿易商及終端用戶拿貨積極性提升,才會促使堿廠庫存下降。比如2018年2月底,純堿價格下滑至成本線附近,純堿廠家庫存上漲至95萬噸左右,但是淮安三大堿廠檢修或限產,加之淮南德邦停產,供應減量,市場存有強烈上漲預期,純堿廠家開始進行漲價操作,純堿廠家庫存快速下滑,一周下降10萬噸左右。在下滑行情時,下游用戶買漲不買跌,純堿廠家庫存快速增加。庫存和純堿價格關系緊密,價格的變動往往早于庫存的變動。
從4月下旬開始,國內純堿廠家庫存再度增加,本周國內純堿廠家整體庫存在75-80萬噸。導致純堿廠家庫存快速攀升的原因在于供需失衡,2019年純堿廠家新增產能增加,純堿產量上漲,1-5月份國內純堿產量在1097.2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輕堿下游需求不振,宏觀經濟不景氣,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加之受環保、安全檢查影響,輕堿下游產品行情一般,部分下游對輕堿需求量有所減少,對高價純堿抵觸情緒明顯。
下游需求疲軟仍是制約市場的關鍵,輕堿下游日用玻璃、泡花堿、無機鹽、印染等行業行情一般,對純堿市場支撐乏力;浮法玻璃廠家壓價力度不減,今年計劃新點火的玻璃線大部分在上半年,下半年新點火的玻璃線減少,冷修的玻璃線增加,供需矛盾凸顯。據統計今年1-5月份國內板玻璃產量為37914.5萬重量箱,累計增長6%,增加純堿用量20多萬噸,有力的緩解了重堿出貨壓力。
終端用戶多謹慎觀望市場為主,貿易商亦輕倉操盤。純堿廠家庫存居高難下,多靈活接單出貨為主。前期檢修廠家陸續開車運行,實聯計劃28日開車運行,鹽湖鎂業計劃7月5日開車運行,純堿廠家開工負荷提升。市場信心不足,利好匱乏,短線國內純堿市場仍難容樂觀。但隨著純堿價格的持續下滑,價格進一步向成本線靠攏,部分剛需客戶開始適量拿貨,后期純堿價格下行空間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