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各純堿企業采用不同生產工藝,各地純堿生產成本差異較大。另外,各地區之間產需結構不同,也導致地區之間純堿價格差異較大。今天就給大家分析各地區之間純堿價格差異、成本差異,以及不同生產工藝之間的成本差異。
一、我國純堿地區間價格差異分析
我國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浮法玻璃產能集中,重堿需求量大,下游行業議價能力較強,是重堿的價格洼地。其中,河北純堿價格走勢對全國其它地區純堿價格的影響較為顯著,是純堿現貨市場的風向標。
1、東北-華北純堿價差分析
東北本地的純堿企業較少,區域供不應求,加之距離純堿主產區較遠,增加了物流成本,故市場價格居于相對高位。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輕堿價格平均高于東北地區90-125元/噸,兩地區輕堿價格相關系數達到0.9305。
東北重堿與華北重堿之間長期存在價差,但差值相較輕堿有所縮小,華北地區重堿價格平均低于東北地區60-75元/噸。主要原因是重堿客戶采購量大,議價能力較強。兩個區域的重堿價格相關系數達到0.9504。
2、西北-華北純堿價差
西北地區純堿企業靠近原料產地,純堿生產成本處于全國最低水平,華北地區輕堿價格平均高于西北地區175-220元/噸。
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重堿價差走勢與輕堿較為類似,華北地區重堿價格平均高于西北地區260-320元/噸。在重堿的實際銷售過程中,西北地區生產的重堿因遠離消費區而產生了較多運輸成本,抵消其成本優勢。但由于消費群體相互重疊度較高,西北和華北地區純堿價格相關系數達到0.9249。
3、西南-華北純堿價差分析
西南與華北區域純堿市場結構差異較小,兩個區域純堿的總供應均有小量缺口。在此背景下,外部純堿貨源議價能力較弱,多依照本地主流價格執行,兩地輕堿價格也比較相近。西南地區輕堿價格平均低于華北地區0-20元/噸,兩相關系數為0.9517。
從西南和華北區域的重堿價差對比來看,兩地差異整體偏小,西南地區重堿價格與華北地區持平的機率較大,相關系數達到0.9430。這同樣是由于兩個區域均為純堿主要消費地,其到貨價格差異較小。
4、華南-華北純堿價差分析
華南和華北輕堿存在較大價差,主要原因是華南地區純堿供不應求,需要外埠純堿彌補供應缺口。因此華南地區輕堿價格平均高于華北地區100-125元/噸,相關系數為0.9276。
華南區域重堿價格長期高于華北地區85-125元/噸。主要原因是華南區域純堿市場格局長期維持供不應求的局面,相關系數為0.9273。
5、華中-華北純堿價差分析
華北區域輕堿價格整體高于華中地區10-50元/噸。華中地區的純堿主要來自河南,河南是純堿主產地之一,但省內對純堿的需求有限,過剩產量多向河北和湖北地區分流,需要以較低的價格來保證其產品在消費地的競爭力。華中和華北輕堿價格相關系數為0.9425。
華北區域重堿價格平均高于華中區域0-40元/噸。華北地區玻璃企業集中,對重堿的需求較大且用量穩定,對供過于求的華中區域而言,華北是其消化過剩產量的不二選擇,故華中區域多以略低的價格來保證其在華北的市場份額,兩地區之間重堿價格相關系數為0.9538。
6、華東-華北純堿價差分析
華北區域輕堿價格平均高于華東0-50元/噸。華東作為純堿市場供需雙強的區域,面對華北區域輕堿穩定流入的外部競爭,華東地區純堿銷售價格多與華北區域的輕堿到貨價格看齊,以此來保證自身的市場份額,兩地輕堿價格相關系數為0.9519。
華東和華北均為重堿的主要消費地,相互之間競爭激烈,華北區域重堿價格平均高于華東10-25元/噸,價格變化趨勢高度一致,相關系數為0.9488。
7、地區價差均值
我國各區域純堿市場價格聯動性很強,各地區之間的純堿價格高度正相關,不同地區輕堿相關系數均值為0.9436,重堿相關系數均值為0.9367。
二、純堿生產成本分析
國內純堿生產成本主要涵蓋六項費用項目:
(1)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原鹽和石灰石作為制造純堿的原料,二氧化碳和合成氨作為輔助材料。
(2)燃料及動力費用,指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外購和自制燃料、動力,包括電、蒸汽、重油、天然氣、動力煤等費用。
(3)工資及福利費,指企業內所涉及純堿的生產、營銷、管理等人員的工資以及福利費用。
(4)車間經費,指車間為進行正常生產所耗用的各種材料費用,其中同時包含了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辦公雜費、排污費以及其他雜費。
(5)聯、副產品扣除費,指純堿生產過程中需要扣除的所產聯產品、副產品費用。
(6)企業管理費,指企業為管理和組織全廠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1、氨堿法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氨堿法純堿的生產成本一般在1250-1800元/噸。其中原材料(原鹽和石灰石合計)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40-50%,煤炭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30-35%,制造成本合計在90%以上,其余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占比不到10%。
2、氨堿法生產成本
聯堿法產出純堿的同時以1:1-1:1.2的比例產出氯化銨。為便于企業經濟核算,聯堿法通常計算整個純堿和氯化銨工藝生產中所產生費用:以純堿產量為核算的基礎,先算出聯堿法“雙噸”總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銨應負擔的費用,計算出純堿的成本。
目前我國聯堿法“雙噸”成本在2100-2500元/噸,受兩種產品銷售價格變動的影響,氯化銨和純堿成本比值約在0.25-0.34,即純堿成本占雙噸成本的75%-80%,故聯堿法生產純堿的成本一般在1570-2000元/噸。
聯堿法生產主要原料是原鹽和合成氨,其中合成氨原料自產自用,這是由于聯堿法純堿企業在建廠初期根據合成氨廠生產設備的基礎條件,在原有設備上進行再增建純堿設備。
3、天然堿法生產成本
我國天然堿法成本包含二氧化碳(碳化法工藝所需)、煤炭(天然堿礦煅燒所需)、天然堿礦采礦費用、礦產資源補償費、生產添加催化劑、人工成本、設備損耗、環保設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合計每噸純堿生產成本在1300-1400元。
其中礦產資源補償費成本公式為: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采回采率系數。我國補償費費率取值范圍標準在0.5%-4%,國內整體礦產平均值為1.18%,每噸純堿具體補償費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
4、生產成本地區差異
受我國原鹽、石灰石、合成氨、煤炭等基礎原料供應條件,以及不同生產工藝所需基礎條件和下游產業聚集分布情況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我國純堿生產廠址分布在22個省(市、自治區)。
我國氨堿法純堿企業在選址時既要考慮原材料獲取的便捷程度,又要考慮廠區面積和廢液廢渣排放問題,受此影響,我國氨堿企業主要分布在青海、山東、河北、江蘇、廣東、江西等地。
青海當地原料供應成本低廉,其純堿成本在1250-1400元/噸。山東和河北純堿成本相對適中,一方面由于純堿市場需求量集中,且當地純堿企業設備建設規模大,企業建設毗鄰港口,原料及產品運輸便利,成本基本保持在1550-1650元/噸。江蘇、廣東和江西純堿企業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需求,企業產能規模不大,原料采購成本較高,純堿生產成本基本在1700-1800元/噸。
我國聯堿法純堿企業建廠初期多在合成氨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再建設,且副產品氯化銨多用于化肥行業,因此產能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西南和東北地區。華中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在1590-1750元/噸;華東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在1650-1750元/噸;由于西南區域純堿企業燃料為天然氣,因此成本比華中、華東區域略高,成本在1800-1950元/噸;東北區域聯堿廠的純堿成本與西南區域基本一致,在1850-1960元/噸。聯堿法純堿企業原料產品成本相近,差異相對較小。
天然堿廠家按照堿礦儲量進行提純生產,內蒙堿礦開采年限在50年左右,河南堿礦開采年限在80-100年。距離截止年限越近,天然堿礦采礦難度越大,提純技術的投入和相應成本也會逐年增加。與內蒙相比,河南天然堿的成本高出50-1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