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年純堿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價格波動頻繁。2010年三季度,“十一五”節能減排進入沖刺階段,華北、華東地區大面積限電,純堿廠家開工負荷下降至65%左右,短期供需錯配局面出現,重堿主流終端價格一度上漲至2700―28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2012―2015年純堿產能增長7%,產量增長12.5%,但下游需求低迷,純堿行業產能過剩凸顯,純堿市場進入漫長的低迷周期,行業虧損現象時有發生。
隨著各地加強環保檢查力度,部分落后產能淘汰,加之房地產市場好轉,浮法玻璃對重堿用量增加,從2016年開始,純堿市場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在高利潤刺激下,2019年純堿產能增長5%,產量增長8.4%,供需矛盾凸顯,純堿價格明顯回落。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純堿市場供大于求矛盾進一步激化,純堿價格跌至十年低位。2021年,房地產新規出臺,浮法玻璃對重堿用量增長,加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光伏玻璃產能快速擴張,純堿價格重新上行。
供需格局出現變化
從2021年1月開始,純堿價格持續上漲。截至8月17日,國內輕堿主流出廠價格在2200―2300元/噸,較2020年年底上漲70%;重堿主流終端價格在2450―2550元/噸,較2020年年底上漲69%。供需格局轉變是本輪純堿價格強勢上漲的根本原因。
目前國內純堿產能在3293萬噸,較去年年底減少0.78%,剔除長期停產企業,有效產能在3178萬噸,較去年年底的有效產能增加1.8%。據有關機構統計,1―7月國內純堿產量1674萬噸,同比增加6%。進出口方面,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國際純堿需求增長,國際貨源供應偏緊,進口量明顯減少。據海關數據顯示,1―6月國內純堿累計進口7.45萬噸,同比減少63.7%。
由于光伏玻璃用堿和浮法玻璃用堿增加,2021年國內重質純堿需求有所增長。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驅動下,光伏發電增長潛力巨大。2021年光伏玻璃新增項目集中,截至8月13日,國內光伏玻璃日熔量38360噸,較2020年年底增加8820噸,同比增長39.95%。由于房地產竣工端的強勁需求,2021年浮法玻璃產能、產量持續擴張。截至8月13日,浮法玻璃日熔量共計175825噸,較2020年年底增加9600噸,同比增長9.2%。待以上產線如期生產出產品后,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對重堿日用量較2020年年底可增加3500噸左右。同時,輕堿下游需求也出現一定增長,日用玻璃、碳酸鋰等產量均呈現明顯增加態勢。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碳酸鋰產量明顯增加,1―7月國內碳酸鋰產量11.77萬噸LCE,同比增長34%,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輕堿需求。
國內重堿70%以上用于生產浮法玻璃,浮法玻璃產量直接影響重堿需求。重堿價格同浮法玻璃產能變動趨勢一致。浮法玻璃對重堿用量的增加,會驅動重堿價格上漲,在高利潤的刺激下,純堿廠家又會提升開工負荷,而隨著供應增加,價格出現下滑。
隨著浮法玻璃價格快速上漲,浮法玻璃廠家盈利情況好轉,從2020年5月開始浮法玻璃產能持續擴張,對重堿用量有所增加,市場維持產銷兩旺局面。在高利潤驅動下,2021年浮法玻璃復產、新點火產線集中,窯齡到期產線冷修時間推遲,預計2021年浮法玻璃對重堿用量增長10%左右,從而對純堿市場形成一定支撐。
夏季檢修即將結束
夏季是純堿行業傳統檢修旺季,受環保、安全及限電等因素影響,7月至今國內純堿廠家開工負荷在75.4%,較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供應有所減量,純堿廠家訂單充足,待發量大,多數廠家控制接單。庫存方面,純堿廠家庫存持續下降,目前已經下降至歷史同期低位。截至8月13日,國內純堿廠家庫存總量為33萬噸左右(含部分廠家港口及外庫庫存),環比下降3.9%,同比下降69.6%,累計第十四周庫存下降。此輪上漲為階段性供應緊張引發。
而隨著夏季集中檢修接近尾聲,前期檢修廠家逐步開車運行,8月純堿廠家整體開工負荷有望提升至79%左右,后期貨源供應將穩步增加。雖然上游純堿廠家庫存維持低位,但多數浮法玻璃廠家原料重堿庫存維持在45―60天,部分廠家重堿庫存天數維持在3個月左右。終端用戶多堅持按需采購為主,貿易商亦謹慎操盤,短期國內純堿現貨市場或維持高位盤整。
市場存在自我調節空間
一是浮法玻璃在產產能和開工率為近年來歷史最高位,后續持續擴產的驅動力有限,尤其是部分超期服役的老齡生產線,下半年不排除放水冷修的可能,浮法玻璃對純堿需求存在不確定性。二是光伏玻璃產線下半年開工水平難定,目前光伏組件硅片等產能擴張受限,擠壓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利潤空間,光伏玻璃行業仍處于微利經營期,短期能否如期點火開工存疑。三是前期純堿市場供應階段性緊張有河南等地暴雨洪澇災害,江蘇、河南、湖北等多個純堿主產區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造成運輸封鎖、出入庫緊張等,后期疫情緩解、交通恢復后,純堿供給緊張局面也將有所緩解。(來源:期貨日報,作者單位:卓創資訊)
聲明:
1、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進行的操作,風險自負,與本網站無關。
2、凡本網站注明“來源:XXX”的,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