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走弱:純堿盤中跌超8%
繼上日封板跌停后,日內純堿整體延續了空頭態勢。截至發稿,主力05合約最低跌至2256元/噸,幅度超8%。
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導致了盤面的驟然走弱?后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庫存持續走高:企業挺價引質疑
說起純堿,毫無疑問,近期現貨市場生產商“累庫挺價”的現象是輿論的絕對熱點。
截至上周五,純堿企業的庫存錄得126.08萬噸,相較于上上周的99.58萬噸進一步攀升,成功突破年初高點。
眾所周知,純堿不穩定的物理特性一直是行業“老大難”的問題。在簡易的條件下,純堿不適合長期存放。為了減少貯藏成本,純堿生產企業的庫存周期通常只會維持1周甚至更短。由于純堿中的重堿大多采用直銷的方式直接運輸至玻璃企業,即便是經銷商也大多為中介型銷售,非必要情況下不會過分累庫。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常理來看,純堿一旦庫存發生變化,價格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然而,近期的行情卻成了例外。自11月初至本周周初,純堿庫存直接翻了近兩倍,但價格卻持續維持橫盤震蕩。針對此次純堿企業聯合“累庫挺價”的現象,市場一度盛傳是“純堿工業協會存在利用協會地位聯合純堿企業串通抬高純堿價格及做多純堿期貨”所致,但協會對此予以了堅決否認。
傳言的真偽我們無從判斷,但隨著輿論愈演愈烈,現貨企業“累庫挺價”的現象自是不攻而破了。因此,純堿的崩跌也算是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
報價高企:下游按需采購
除了庫存高企外,當下現貨市場整體的交投情形也顯得比較低迷。
由于下游利潤較低,玻璃對高價純堿存在較大的抵觸,基本處于按需采購的狀態。再加上終端即將迎來施工淡季,整個產業鏈的推動力度也顯得比較疲軟。
在最新研報中,中信期貨表示:隨著能耗雙控的力度減輕,限電限產情況有所緩解,供應端干擾逐漸減輕,開工率開始時回升;下游需求訂單穩定,剛需采購維持,市場情緒依舊良好,市場供需相對平穩,但由于近期企業報價較高,下游采購減少,企業庫存有所累積。且隨著浮法玻璃利潤受到極大壓制,后期可能存在大量冷修的情況,純堿消費面臨減量預期,市場維持弱勢震蕩格局。(來源:同花順期貨通)
聲明:
1、本網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進行的操作,風險自負,與本網無關。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