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江蘇張家港的國內民營玻璃巨頭華爾潤,最近陷入停產清算的泥潭。消息顯示,根據部門停產整改通知要求,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在10月20日全線停產清算,工人無需再去企業上班,公司將與全部職工解除勞動合同。
當年行業翹楚停產清算,現有員工8000人
19日,張家港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了這個消息。該工作人員稱:“它應該是進入了停產清算的階段,這個應該是屬實的。我們不了解詳細情況,但是政府相關部門在做的應該是工人的權益保障這一塊,涉及到解除勞動合同,包括是不是有拖欠工資這種情況。因為它出現經營不善,有一段時間了。”
資料顯示,華爾潤是國內大型浮法玻璃企業,現有員工8000多人,第一大股東是香港一家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華爾潤總資產90多億元,擁有2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旗下有9家子公司,除了在江蘇張家港本地布局,還在江蘇淮安、廣東江門和山東菏澤等地設有子公司。據了解,雖然張家港總部停產倒閉,但像江門華爾潤公司生產經營還算正常。
在輝煌時期,華爾潤玻璃產銷總量曾連續13年位居國內同行業之首。2013年,華爾潤還曾經與南玻A、福耀玻璃等一起,被中國建筑玻璃和工業玻璃協會推薦,入圍國家重點支持玻璃集團。
記者輾轉詢問到公司前董事長陳惠南的電話,不過撥打過去,對方卻表示自己只是前員工,“這個電話他(陳惠南)已經不用了。我現在也不在廠里工作了。之前廠里領導有變動的時候,我就出來了。
在華爾潤公司的百度貼吧里,我們也看到有用戶發布了兩張相關的圖片,圖片顯示的是10月17日發布的華爾潤停產清算涉及處理職工問題的方案,公司與全體職工將于今年11月30日解除勞動合同,停產期間生活費按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80%發放,也就是每月1344元。
全體職工領取經濟補償金方面,圖片內容顯示,按照進入公司之日到今年11月30日計算,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放1個月平均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
新環保法增加企業成本,行業自身也不景氣
面對華爾潤如今的境地,業內人士坦言,很早之前就傳出要破產的消息,從去年開始,傳言的聲音比較嚴重,然后到今年,到現在。首先是行業的原因,有上下游企業圍繞玻璃行業來做,上游的話,像化工廠、煉油廠,為玻璃生產提供原材料,近年很低迷,下游的房地產業,萎縮也比較嚴重。另外,近幾年產能擴張非常迅速,供需失衡矛盾更加嚴峻,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就往下走。
另一方面,新環保法出臺,今年初開始,玻璃企業的環保壓力尤其是華東地區越來越大,行業內普遍反映的情況是,相比之前,成本基本上每噸增加60元,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而且,華爾潤又是老牌企業,員工較多,不光有市場和環保因素,企業破產可能也存在經營和管理不善的問題。
上半年曾因環保問題被環保部點名掛牌督辦
早在今年的6月16日,環保部通報稱,由該部組織完成的2014年度各省區市和8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工作發現,仍有個別企業在污染減排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決定對25家企業實行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
其中,脫硫脫硝設施未按要求建設運行、污染物超標排放的16家公司中就有江蘇華爾潤,這16家公司屬于被環保部掛牌督辦的單位。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指出,今年實施的處罰主要針對企業集團,處罰量大、面廣,除了電力仍是重點處罰行業外,玻璃、鋼鐵、水泥等行業的排污企業也受到了處罰。
劉炳江介紹說,從核查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各地區污染減排的進展不均衡,西部地區總體落后于東部地區;污染減排的行業進展也不均衡,農業污染減排完成情況“拖了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