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農資行業經歷了政策的風云巨變、行業的重重洗禮、市場的跌宕起伏,在保持優勢與不斷創新中摸索前行。只有總結好過去一年的市場情況,才能把握發展大勢,更好地迎接挑戰與機遇。本報特策劃此系列專題,從化肥、農藥、種子、經銷商等農資多領域逐一進行梳理總結,希望對業內人士開展今年的工作時有所參考和借鑒。
2015年尿素市場受制于產能過剩、成本大跌、新增產能、內需降低、外貿被動等幾大因素,工廠、經銷商、貿易商、終端農戶均對尿素行情不滿,但又無計可施。擺在尿素產業面前的上述難題亟待破解,帶著2015年沉重的包袱,尿素產業2016年可謂舉步維艱。但值得欣喜的是:2015年氮肥行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初見端倪。
效益:巨額虧損形勢緊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氮肥產量預計為4670萬噸(折純,下同),同比增長2.5%;尿素產量(實物量,下同)預計為6850萬噸,同比增長3%。產能方面,中國尿素產能創歷史新高,增加至890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1.13%,僅西北地區產能增加達255萬噸。另據了解,2016~2017年,西北、華北地區仍有超過1500萬噸產能計劃投產。
2015年受尿素市場供需矛盾繼續升級的影響,尿素內貿價格創低位。拿去年12月份來說,國內尿素主流出廠價基本處于1300元(噸價,下同)左右,截至元月中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主產區尿素實際出廠價已調至1200~1230元,在低迷的行情面前,廠家、經銷商紛紛“自保”。
2014年至今,國內煤炭行業持續低迷,煤價跌幅達50%以上,對下游行業而言,意味著成本大幅降低,但對尿素企業來說,既受益匪淺,又深受其害。隨著尿素出廠報價范圍從2014年的1600~1800元回落到2015年底的1200~1300元,行業已經意識到:在供應過剩的狀態下,利潤在競價銷售中博弈殆盡。
價格持續低下,全行業自然難逃虧損的命運。據統計,2015年1~12月,氮肥行業虧損31.3億元,僅12月份凈虧損額就達7億元。價格的連續下滑直接導致流通環節冬儲意愿下降、氮肥企業開工率下降,可以說負面消息完全抵消了2015年氮肥實現的產銷平衡。
同時,2015年,行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集中取消更讓氮肥行業雪上加霜:4月20日起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0.018元,逐步取消了化肥電價優惠。據了解,享受電價優惠的企業多是單套合成氨產能30萬噸以下,也就是尿素產能52萬噸以下的尿素生產企業,化肥用電價優惠取消,對部分高耗能尿素企業來講,成本增加可能不止100元。同時,9月1日起化肥增值稅恢復征收,尿素企業成本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出口:有量無利博弈難
據國家海關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共出口各種肥料累計3555萬噸(實物量,下同),同比增長20%,出口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氮肥出口量達996.3萬噸純氮,增長12.5%;尿素出口量1375萬噸,同比增長1%;硫酸銨出口525萬噸,同比增長26.4%;肥料用氯化銨出口98萬噸,同比增長74%;氮磷二元肥出口86萬噸,同比增長10.9%。可以說,2015年氮肥依然實現了產銷平衡,產量增量主要通過出口消化。
氮肥中尿素硝酸銨溶液(UAN)的出口堪稱一大亮點。來自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共出口UAN41.14萬噸,主要出口國為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等,比2014年度出口量大幅增長84.1%。業內人士得出的結論是:從需求端來說,UAN可作為尿素、硝酸銨企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氮肥行業實施供給側改革可多關注UAN。
盡管2015年氮肥出口沒有預期的實現同比大幅增長,但依然保持了較高增長態勢。記者分析,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2015年取消了淡旺季出口關稅政策,全年統一關稅,旺季出口不再受限,對氮肥出口是個利好;二是由于國內氮肥產量不斷增加,而國內需求有限,許多企業都加大了出口力度,使得更多氮肥產品走向了國際市場。但是,出口并沒有讓氮肥行業“揚眉吐氣”,2015年中國尿素出口FOB均價274美元,同比大幅下滑6.49%。其中高點為6月上旬的303~310美元,低點為12月下旬的234~235美元,價差23.45%。
出口量雖然再次達到1300萬噸大關,但我們也看到了貿易商一再改變采購策略,外貿博弈無時不在。以印度為例,過去一年中招標達到了9次,且伴隨著貿易商無序競價,中國貨源首當其沖受到沖擊。與2014年相比,2015年尿素離岸價明顯被壓低很多。統計表明,2014年四季度尿素離岸均價為295美元,而2015年同期尿素離岸均價已跌破260美元。
轉型:快馬加鞭見成效
眾所周知,氮肥行業品種單一,新品種研發和推廣滯后。2010年以來,受產能過剩、市場低迷倒逼,氮肥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行業增強了對常規肥高效化、施肥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發展的認識,氮肥生產企業紛紛開展對常規氮肥產品的改性增效,加快氮肥新品種開發步伐,大力發展增值尿素和UAN。
去年完成的《氮肥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南》(初稿)中明確列出:“十三五”要以提高氮肥利用率為目標,減少傳統氮肥產品生產,重點發展一些新型高效環保氮肥,如UAN、增效氮肥、硝基復合肥、高效液體肥等,爭取提高傳統氮肥利用率10個百分點。
2015年9月8日,由氮肥協會主辦的2015年硝酸硝銨行業工作會上,企業達成共識:積極發展以UAN 為原料生產高效液體復混肥,農業用改性硝酸銨、硝酸銨鈣等產品是硝酸硝銨行業破局的有力舉措之一。會議透露,到2020年中國要建設20家年產能在40萬噸的UAN液體肥規模企業,實現以840萬噸UAN溶液替代1000萬噸農用尿素的目的。
元旦剛過的1月7日,氮肥協會與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共同組織的UAN試驗示范推廣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國內主要UAN生產企業及科研單位共同拉開了農企合作推廣UAN的大幕。
2015年12月,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召開了一屆一次理事會,300多名代表還就以UAN為基礎原料的液體復混肥的產、學、研、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會上達成的共識是:為了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需要發展增值尿素、UAN等高效氮肥品種,同時也為UAN推廣找到了好的辦法——液體加肥站。
專家和代表們一直認為,UAN作為高效、綠色、環境友好的優良肥料品種,與農業現代化需求高度契合,相信 “十三五”期間UAN以及其為母體生產的液體水溶復合肥在中國農業市場一定會大有可為。從需求端來說,UAN可作為尿素、硝酸銨企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氮肥行業實施供給側改革可多關注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