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6年11月份,隨著民用煤市場采購行情的消退和鐵路運力的釋放,公路外運量呈現下滑態勢,運價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上漲行情,開始回調下跌。本次回調最低點為百公里29元/噸,相比2016年最高位回調26%。
而在近期,隨著一系列影響長途運價因素的共同作用,長途運價止跌上漲,現階段性行情。
一、各地霧霾頻發,運輸效率打折
近期北方多數城市出現霧霾,導致道路可見度較低,部分高速路段封閉,車輛滯留在路上,運輸效率大打折扣。車輛周轉次數減少,在途時間增加,運營成本上升。
二、年底,車主活躍度降低
隨著運費掉頭回落,大幅回調,車主拉運積極性有所降低;再加之隨著春節越來越近,車主逐步開始減少拉運次數,車輛活躍度開始下降。
三、近期油價上漲,運營成本增加
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00元和95元。柴油價格的再次上漲,增加了車主每趟運營成本,車主有漲價訴求。
四、貿易成交量有所回升
據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周報數據顯示: 上周,鄂爾多斯地方企業煤礦通過汽運銷售量682.3萬噸,環比增加80.9萬噸,增幅13.45%。其中發往省外各個地區均上漲,發往山西地區增長18.88%,河北地區增長23.64%,天津地區增長32.06%。
目前貿易成交量上升,車輛需求有所增加,但霧霾、降雪、春節臨近等因素導致車輛運行困難,車輛周轉次數減少,運輸效率大打折扣,造成非市場因素引發的暫時性車輛流通周轉環節受制約,從而導致近期長途運價上漲。
煤炭市場預期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最近煤價波動比較大,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的市場成交價已經逼近600元/噸,雖然看跌方都在炒作春節前后需求下浮的概念,但實際情況確并非完全如此,市場的預期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從供需面來看,2017年1月份以來港口日均煤炭調入量已經迅速下降到155萬噸左右,環比12月份大幅下降15%,接近煤炭增產之前的平均水平;而在需求側,從沿海六大火電的日耗來看,環比增加6%左右,同比增幅接近15%。供應和需求一降一增,有望從弱平衡轉變為中平衡,煤價有望企穩。由于沿海持續保持低庫存,日耗大增再加上連續封航導致相拉又拉不出,部分貿易商開始出現漲價預期。